什么是懒癌?
所谓“懒癌”,并不是医学里真正意义上的生理病症,而是形容一个人懒到了极致的新名词。
懒癌,一种新型“癌症”。发病原因至今不详,研究发现多数患者既往患有“学渣综合症”。该病起病急,发展快,迅速恶化,早期确诊率不高,易被误诊为相思病和失恋综合症。晚期懒癌细胞转移到患者四肢,以及全身各脏器,造成患者全身无力“瘫痪”在床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。因为“懒癌”至今未有特效药,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也不能杀灭”懒癌细胞”,懒癌被医学界公认是一种无药可救的疾病,堪称“癌症之王”。
懒癌的症状表现
“懒癌”分早、中、晚期,其中,“懒癌”晚期是懒到极致中的极致,也是人们对懒人常用的形容词。
初期
“懒癌”初期患者身体未有不适,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数据为阴性,生活可自理。初期患者临床表现为:心理易出现消极感,丧失时间观念,并发“拖延症”。工作,学习丧失激情,拖一天是一天,推一天算一天。因为懒癌早期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小,发病后不被患者重视,传统检查手段难以确诊,且极易误诊,耽误治疗时机。
中期
“懒癌”中期患者开始出现谵语,反常举止,因为“懒癌细胞”开始转移到患者的大脑,此时应联合精神科会诊,可以及早确诊。“懒癌”中期,患者处于家庭、感情等群居生活中时,语言中常常出现“懒”这个字眼,比如:我懒得下楼,我懒得上班,我懒得跟你说等等。患者亦会出现与往常生活习惯相异的举止,如平日喜欢逛街的患者,开始倾向于选择在家里刷淘宝。
晚期
“懒癌”晚期患者全身脏器和四肢已被“懒癌细胞”占据,此时患者出现“肌无力”症状,体能下降明显。为了保存体力,患者只能保持仰卧位或端坐位,且需依靠柔软物体,例如:床,沙发,猫等。除肌无力外,晚期患者还会出现“排尿困难”,此时患者膀胱出现病变,可以憋尿长达几个小时。患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,患者的衣食住行,甚至在床上翻身,都需要有专人护理。
中医观点:可能是体内有湿邪困阻
其实,懒癌患者未必是天生就懒,也有可能是体内有湿邪困阻。中医认为,湿为阴邪,易伤阳气,它的特点是缓滞、黏腻,让整个人的气机不顺畅,处处形成羁绊,干什么事都容易拖后腿。而人体内的阳气又有一种开拓性,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阳气打先锋,这样一个想开拓,一个羁绊它,就产生了矛盾。因此,一般被湿邪困住的患者,阳气都不会太旺盛,往往体形虚胖,少气懒言,精力不好。
外媒称,研究人员说,一个在脑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可能解释为何有些人是“懒癌患者”。据英国《独立报》网站2014年2月14日报道,这个被称作“重大发现”的成果是由中国和苏格兰的科学家取得的。这项研究结果还提出:今后有可能研发出药物来促动那些“懒癌晚期患者”。
报道称,研究人员不仅用老鼠进行了实验,还在400名中国超重患者中进行了代谢综合征筛查,发现其中两人存在这种基因突变。
科学家把正常老鼠和名为SLC35D3的基因发生突变的老鼠加以比较,发现这一基因产生一种蛋白质,这种蛋白质在人脑多巴胺系统中发挥一个关键的信号作用,从而影响对身体活动的调节。
基因发生突变的老鼠脑细胞表面上的这种多巴胺受体要少得多,而且是位于细胞内部,从而使这个信号传递过程无法进行。但这些老鼠在用刺激多巴胺受体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后,老鼠变得更加活跃,体重也降低了。
领导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(IGDB)教授李巍说:“我们发现,具有这一基因突变的老鼠是典型的沙发土豆。它们活动的时间只有正常老鼠的1/3左右,而且它们走得更慢。”他说,这些老鼠变胖,而且出现其他与罹患人类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类似的症状。
他还说,这项发现标志着人们对肥胖的态度有可能发生改变。对抗肥胖的一个老处方是管住嘴迈开腿,但基因问题导致一些胖人不愿动。今后将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适应个体独特的基因组成。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、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和IGDB工作的约翰·斯皮克曼教授说:“虽然大约每200人中只有1人可能具有这些‘罕见的’基因突变,但全世界罹患代谢综合征的人数非常巨大。可能受益于多巴胺受体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能达到几百万。”